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01-13 16:20文章来源: 涪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7日

在绵阳市涪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虚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为不易、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反复冲击的新冠疫情,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工作主题主线,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和“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对标市委“五市战略”,深入实施“三千工程”,加快建设“四个强区”,攻坚克难、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建30周年之际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上项目,区属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突破640亿元(预计数,下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自2020年12月以来稳居县(市、区)第一。2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6项位列县(市、区)前三,其中10项排名第一。全国百强区跨越升级5位、居第63位,获得省委、省政府表扬奖励。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晋升6位、居第39位,排名西部地区同类城市首位。

——市场主体保住稳住。成立区稳经济政策落实办公室,落实“援企稳岗”等惠企政策措施70余项,覆盖市场主体3万余户。新增减税降费34.1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26.5亿元。出台一、二、四季度刺激经济政策,兑现各类奖补资金7.68亿元。市场主体净增1.2万户、达到11.03万户,“个转企”182家,新增“四上”企业75家。

——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四川绵阳工业园区委托涪城管理,结束涪城没有省级开发区的历史。大力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荣获全市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综合考评第一名,惠科产业园获评全市首批特色(专业)园区。“三种模式”竣工标准厂房101.3万平方米、增长102%。科技物流园主干路网基本形成、项目全面落地,传化物流公路港、高端食品产业园、成品油集中仓库等15个项目集中开建,成为全区项目投资、产业发展新引擎。

——项目投资势头强劲。成立“建设项目政务快速服务专班”,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着力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33位区级领导全覆盖联系99个省市区重点项目,推动投资达到年度计划130%。25个项目获评全市“骏马项目”,占比超过20%。178个项目开工建设,146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162个项目竣工投产(投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亿元、总量连续七年排名全市第一,形成项目组团建设、滚动推进的良好态势。

——招大引强突破历史。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引项目118个、签约金额797.8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三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投资120亿元的创明新能源、105亿元的艾伯科技产业园、100.5亿元的欣盛显示驱动项目实现“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与四川发展、四川产业振兴基金的合作形成务实丰硕成果。月星涪江环球港项目签约落地,将打造城市新地标、商业新标杆。

——民生福祉保障有力。高质量完成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43个。创新实施“五润行动”,844名党员干部结对精准帮扶1960名城镇困难群众,其中“润禾”助学行动全额保障困难家庭学生就学。开展自建房等重点房屋安全排查6.49万栋,累计搬离住户1337户。历时两个月全覆盖排查燃气用户34.4万户,完成隐患整改4.8万处,进一步筑牢安全底线。全国幸福百强3位、居第50位,幸福指数发展指数同步提升。

——多轮疫情成功处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深化“152”防控体系,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打赢“1·13”“8·27”“9·14”“9·29”“11·15”等多场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攻坚战。特别是形势最严峻的“9·29”疫情,仅用4天控制住社会面传播,6天解除临时管控,14天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扎实推进核酸检测、转运隔离等防控能力补短板“八大攻坚行动”。因时因势、科学精准优化防控措施,全面做好医疗物资储备、医护力量配置、困难群众服务等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过去一年,我们注重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大幅提升。科创平台效应凸显。建成西科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核与辐射数智协同创新基地,科创平台达到15个,新签约科创项目105个。新增中关村信息谷等市级孵化平台3家。新增创新载体14万平方米。科技部遥感中心绵阳分部落户涪城。与中物院成科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智能传感科技园挂牌运营。科创主体日益壮大。聚集科创企业460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68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9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0亿元,完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0个。长虹MCU、垚磊无人机等项目顺利投产。科创环境不断优化。成功举办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2场,涪城区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亮点纷呈。出台集聚创新人才引领发展十条措施,拿出1亿元招揽人才,引进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511名。建成投用人才公寓450套,“院士(专家)小镇”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运营,引入专业服务机构60家。全国创新百强区成功入围、居第34位,排名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过去一年,我们注重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整体成势。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60亿元,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区。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壮大、产值占比达70%。惠科光电产值突破165亿元,入选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惠科模组、示润显示终端加快建设,康宁玻璃基板项目成功点亮,芯智热控等3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富临精工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永贵科技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经济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分别新增9户、2户、2户现代服务业稳步提升。施服务业升级行动,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430亿元、280亿元。王府井购物中心开业运营。“绵州记忆”特色街区项目加快推进。发放“乐享涪城”惠民消费券及稳岗、促销补贴3212万元,拉动消费超6亿元。启动临园路中段189号金融楼宇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临园路金融集聚区,金融机构总数达136家。“一楼一策”培育专业楼宇7栋。智能物流体系提档升级,国富云仓投入运营,智慧物流信息中心一期项目全面完工。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县域商业建设示范县(区)现代农业精致发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任务,新建高标准农田2.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1.5万亩、产量8.8万吨。坚持以“三品”工程为引领,持续壮大优质果蔬产业。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梯次建设农业主题公园,“千鹤桑田”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优质运营,“湖光山色”稻渔亲水湿地农业主题公园顺利开园,“蔬香绿野”芦笋大健康农业主题公园加快建设。

过去一年,我们注重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大力实施城建攻坚八大专项行动,全年完成投45.26亿元。烟厂老厂区及家属区等8个旧改棚改项目有序推进,南河花园等204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七彩游园等39处口袋公园、美丽街角完成建设,南河路西段等26条背街小巷完成改建,南山中路等3条市政道路加快建设。扎实开展违建专项整治,拆除121宗1.86万平方米。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坚持产业振兴,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新皂镇“总社+公司”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省推广,杨家镇获评全国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镇。坚持人才振兴,新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新型职业农民40名。坚持文化振兴,成功承办省级魅力竞演大赛启动仪式,绵州吟诵、金峰雄狮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坚持生态振兴,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300户,硬化村村通道路29.3公里,杨家镇鲜家坝村获评市级美丽宜居样板村。坚持组织振兴,挖掘83名返乡创业年轻人、大学毕业生为村社后备干部,66名进入村“两委”班子。青义镇“全国千强镇”晋升13位、居第179位。吴家镇获评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市级5个。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按时序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守好蓝天、碧水、净土,全年优良天数率和PM2.5同比改善,辖区国省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100%,5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土壤环境安全可控。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系统实施村社“五清”、场镇“四定”、城区“四化”工程,全面开展“治脏”“治乱”“增靓”三大行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一年,我们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对内改革迈向深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27个方面121项重点任务有序实施。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新增城镇开发边界14.79平方公里,争取市级统筹倾斜3.79平方公里。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专项试点。有序平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规范化管理。圆满完成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双百亿、双AA级国企新格局正式形成,有力支持园区开发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全面落实联系服务企业四大常态机制全年收集问1020个、化解率92.3%,“三度服务”作为赛迪创新案例全国推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沉政务服务事项376项,实“企业办事不出园”。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坚持准化、专业化、平台化招商,签5亿元以上项目22个,实际利用外资7485万美元。高质量参与全市“三推”活动,成功举办大型投资推介活9场,与厦门市湖里区结为友好城区,“涪聚三江、城纳四海”成为闪亮标识。绵遂内铁路高铁南站选址吴家镇,皂角铺物流基地成功开行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对上争取持续突破。聚焦国家、省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策划包装项目301个、总投资1031亿元。安排项目前期经费3000万元,完成67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到位央省预算内和债券等资金26.24亿元。全年争取资金45.63亿元、增长21.06%。

过去一年,我们注重利民惠民共享发展,美好生活更加殷实。教育事业更放心。“双减”工作稳步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91.2%。全面推开义务教育大学区制改革,教育资源供给更加优质均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子云幼儿园云锦园区等项目建成投用,浸水幼儿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向乡镇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教363人,其中名特优教师占比20%以上。完成校企合作签约22家,定向培育输送优秀人才2000余名。教育质量评价荣获全市特等奖。健康生活更安心。“健康涪城”建设深入推进,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医院主体完工。骨科医院成功创建全区首家三甲专科医院,肛肠病医院顺利创建三乙专科医院。成功承办第24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一级联赛男子全国(北区)大赛民生保障更暖心。“十心行动”扎实推进,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278元、27759元。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1%。全民参保扩面行动持续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98.8%。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救助补助资金3798万元。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省、市级民生托育改建项目全面建成。

过去一年,我们注重防范风险、保障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底板全面加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有效整治各类安全隐患2200余处,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防汛、地灾、应急“三合一”工作专班实体化运行,地灾、内涝风险点位责任到人、挂图作战,编制修订暴雨洪涝巨灾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22个涪江右岸丰谷段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建设,“三无”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整治、青义一级普通消防站工程等项目全面完工。建立“十户联保”制度,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果持续巩固。投入2400元,集中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41个,完善农村道路安防设施,“两站两员”配齐配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各类风险处置有力。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推进“问题楼盘”化解,恒大翡翠龙庭如期交房,历时10余年的凯跃华庭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化解隐性债务3.7亿元。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充实社区专职工作者、专职网格员队伍522人,全科网格治理体系加速构建,“小单元认领”治理模式全省推广。系统推进城乡治理示范创建,城厢街道工区灵通社区等4个社区获评全省基层治理示范街道(社区),吴家镇与丰谷清水村等3个村获评全省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平安涪城、法治涪城建设深入推进,刑事立案下降13.5%。新皂镇刘家坪村成功创建第一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过去一年,我们注重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确保走深走实、入脑入心。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制度,出台《区本级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实施细则》,政府决策科学性、民主性不断提高。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召开区政府与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联席会议4次,出台《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办法》,高质量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24件、区政协提案130件。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效办理市长热线、网络理政1.64万件,办结率、满意度分别达到100%、98.5%。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完成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力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同时,国防动员、国安、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机关事务、档案、保密、退役军人、双拥、地方志、住房公积金、通信、供销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持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工商联、文联、社科联、外事、侨务、对台、科协、老年人、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涪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涪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军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表示衷心感谢!过去一年在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燃气安全整治、自建房安全排查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全区的医务人员、镇街干部、村(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和各级领导干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不知疲倦、默默奉献,共同筑牢了全区安全底线、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让我们对他们致以崇高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涪城的发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面对复杂多变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增强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办法举措不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载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产业发展空间不足;民生保障还有短板,教育医疗、城市建设、基层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少数干部专业性不强、精气神不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对这些问题,我们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后必须加大工作力度。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涪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而立涪城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的承前启后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区委七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三千工程”,加快建设“四个强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动西部现代化强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为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作出新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围绕2023年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更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加快建设“科教强区”

壮大科创产业。加快建设涪城“科创大走廊”,助力绵阳加快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全力打造成渝科创副中心。建成中关村二期等科创载体,推动飞秒微纳智能传感、罗普特大数据科技园等项目建成投用,长虹科技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完成“绵阳星座”首星“涪城一号”卫星发射。新招引科创项目100个,新增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国家科技型企业评价入库27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

优化科创生态。持续开展招才引智,新建人才公寓600套,高标准建设“院士(专家)小镇”“惠科小镇”,建成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国家级园区。完善科技城新区涪城片区城市功能配套,加速推进蜀北学校、科技城医院、北部生态公园建设。高效运营“五位一体”科技企业孵化链,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2个。

促进科教融合。深化招院引所工作机制,力争1—2个院所在涪设立分支机构。强化与中物院、气动中心、西南科大交流合作,推动“碳中和”等4个研究院落地运行。大力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支持企业联合职校开设“定制班”“冠名班”加快建设涪城区少年科学院,为科教强区建设蓄能储才。

二、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加快建设“产业强区”

深入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持续构建“3+1”现代工业体系。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大力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新增产业载体59万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50亿元。全力推动惠科模组、示润终端显示达产满产,创明新能源、艾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力争建成投产,欣盛COF-IC和新型电池集流体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建设一批数字产线、智慧车间,提升重点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支持惠科光电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龙华薄膜申报国家单项冠军产品、利尔作物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深入实施服务业升级行动。续构建“1+6”现代服务业体系,助力绵阳加快建设成渝消费副中心成渝金融副中心。突出抓好恢复和扩大消费,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470亿元、300亿元启动建设月星涪江环球港,开工建设华润万象城,提速打造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培育消费新场景。发挥临园路金融集聚区带动效应,加快建设金融专业楼宇B栋,净增金融机构2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推动公铁联运项目科技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速完成传化物流公路港、高端食品产业园等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建成大型区域分拨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续构建“1+2+3”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建设蚕桑、稻渔、蔬菜等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推动“千鹤桑田”蚕桑文化、“湖光山色”稻渔亲水湿地农业主题公园品质提升,“蔬香绿野”芦笋大健康农业主题公园如期开园。以三大农业主题公园、“五朵金花”为载体,构建近郊旅游新环线,打造绵阳城市后花园、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建“开放强区”

更大决心改革攻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全国百强区晋级升位3位以上。高效运行绵阳工业园区管委会,推进放权赋能、机构运行、人事编制、薪酬体系等改革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园区活力。组建区国资金融局。整合优化国企架构,加速企业市场化转型,提升国企发展质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持续擦亮“三度服务”品牌,推行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营商环境,实现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晋级升位。全面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出台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确保市场主体净1.4万户、“个转企”200

更广视野对外开放。深入实施“三化”招商,积极开展海外招商,力争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13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推行“拿地即开工”等机制,确保签约项目开工率超过60%。实现国内省外到位资金1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继续开展“三推”活动,扩大友城“朋友圈”。

更大力度对上争取。坚持将项目投资作为夯实稳增长的“底盘”,抢抓扩大内需战略机遇,聚焦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方向,谋划储备项目200个,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省“大盘子”。提升前期经费使用质效,力争新增专项债券突破20亿元。用好“红黑榜”“骏马项目”等机制,加快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深刻把握中央“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积极信号,拓宽项目资金争取渠道,到位资金突46亿元。

四、以高品质城乡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全域强区”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高效运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推动新皂、吴家等片区控规编制,完成杨家、丰谷等控规优化调整。全力服务绵遂内铁路建设,统筹做好绵阳高铁南站和高铁商务区国土规划、产业布局、交通组织、拆迁安置等工作。加强龙溪、蟠龙“双龙组团”开发要素保障,做好新皂工业拓展片区、吴家兴涌泉片区、惠科西侧等1500亩重点工业用地储备。加大“清闲促建”力度,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实施片区开发,积极争取片区平衡政策,推进青义老场镇、御营坝等棚改项目建设,谋划启动广电中心等旧城改造。实施点状更新,完成204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祥和苑等14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实施城市“微治理”,改造提升平政一巷、飞虹路等背街小巷20条,打造东方广场等口袋公园、美丽街角10处。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加快打造整洁优美人居环境,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稳妥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分离试点,巩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深化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加强农村手艺人、致富带头人培育。开展非遗集市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提升金峰雄狮、天青苑川剧团影响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全面整治农村黑臭水体。争创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示范村3个。

五、以促进共同富裕为导向,推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确保财政民生支出占71%以上。推动“五润行动”计划扩围增效,深化城镇困难群众精准帮扶。构建直达村社的医保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不断夯实生态基底。

做好公共服务。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助力绵阳加快建设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深化义务教育大学区制、“区管校聘”改革,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滨江小学改扩建项目主体完工,六一学校开工建设,建成后新增学位3500个。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巩固提升普职融通改革试点,提高职业学校服务本地企业能力。持续挖掘“欧阳修”文化,推动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人。完善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建设临港骨科医院,建成投用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医院等项目。因时因势、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切实提升医疗救治能力。

保障充分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增就业超1.1万人。建好人力资源市场和零工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大学生创业服务,打造创业孵化基地3个、见习基地30个。持续开展“直播带岗”“智汇绵州·才聚涪城”等系列招聘活动。深入实施技能提升“展翅”行动,规范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防范失业风险。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制度条例》及配套政策,依法有效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六、以筑牢安全底线为保障,持续增强社会治理效能

强化公共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常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综合整治建筑施工、城消防、燃气安全、危化品、道路交通、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隐患,完成10个山洪地灾、5个城市内涝隐患点位整治。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深入实施餐饮质量安全等专项行动,积极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增强应对风险能力。有序推进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强化金融风险监测、排查和预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快建设临港一级普通消防站,全面完成涪江右岸丰谷段防洪治理工程。积极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妥善化解涉房涉地涉资历史遗留问题。

深化社会综合治理。实施基层治理“强基行动”,重点探索商圈、小区分类治理。常态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禁毒人民战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扎实开展“八五”普法,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完善信访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质效。全力提升双拥工作水平,确保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区”八连冠。

七、以务实高效服务为内涵,着力提升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及时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在涪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建设廉洁政府。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持续深化整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设务实、高效、服务型政府。深入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问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三千工程”,加快建设“四个强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干实干、顽强拼搏,奋力谱写全面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区新篇章,为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作出新贡献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五市战略”: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

2.“三千工程”“四个强区”:2025年,区属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建成1000亿级产业园区、“四上”企业达到1000户,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市首位;全面建成科教强区、产业强区、开放强区、全域强区。

3.“个转企”:个体工商户以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为基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设立登记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办理原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

4.“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

5.“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2022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园区)和市级工业园区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坚持企业入园满园,产业集聚集群,园区提质增效,确保一年转形象、两年见质效、三年大变样,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6.“三种模式”:龙头企业自建自营、政府+平台企业联建联营、平台企业自建自营。

7.“骏马项目”:全市当年非房地产类省市重点项目中超季度计划投资目标30%且超额完成投资额达5000万元/季度以上的项目。

8.“五润行动”:聚焦城镇困难群众在家庭收入、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实际需求,创新实施“润心”关爱、“润康”医疗、“润安”体检、“润禾”助学、“润视”文化行动。

9.“152”防控体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涪城区创造性提出的织好防控责任体系“一张网”,念好查、控、宣、治、保“五字经”,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

10.防控能力补短板“八大攻坚行动”:2022年4月29日,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绵阳市疫情防控能力补短板“八大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实施核酸检测能力提升、流调溯源能力提升、排查管控能力提升、转运隔离能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提升、物资保障能力提升、交通管控能力提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八大攻坚行动。

11.制造业单项冠军:包括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两类。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

12.专精特新“小巨人”: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领军者和佼佼者,也是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服务于产业链关键环节、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13.“三品”工程: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14.城建攻坚八大专项行动:交通提升专项行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行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防水排涝及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城市街道(区)提升专项行动、公园城市建设专项行动、棚改攻坚专项行动、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行动。

15.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城市开放空间。

16.美丽街角:在规模较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内,通过绿化种植、配置休息设施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服务的场地。

17.PM2.5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18.村社“五清”、场镇“四定”、城区“四化”工程:村社“五清”即路面地面清扫、垃圾堆物清运、水面屋面清洁、广告招牌清理、违章搭建清除;场镇“四定”即划线定点停车、定时清扫保洁、定期洒水降尘、定位规范经营;城区“四化”即净化、绿化、序化、美化。

19.两项改革: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20.“三区三线”:“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是指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21.联系服务企业四大常态机制:企业家“早餐汇”、银企“鹊桥会”、重点企业全覆盖走访、企业家座谈会。

22.“三度服务”:涪城区系统谋划、创新推出招商引资有“热度”、项目落地有“力度”、服务企业有“温度”的“三度服务”20条措施,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

23.“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24.“三推”: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

25.“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6.义务教育大学区制改革:根据“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原则,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分为城南、城北、城西三大学区,每个学区由城市领航学校、城区成员校、农村成员校共同组建涵盖初中、小学的学校发展共同体,按学段整体规划初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创新九年一贯学生培养模式。

27.“十心行动”:教育提质放心行动、卫生健康安心行动、精神文化润心行动、就业支持贴心行动、扶弱救助暖心行动、多样便民省心行动、人居环境称心行动、生态惠民舒心行动、安全保障稳心行动、社会治理顺心行动。

28.“十户联保”:照相邻相近、便于管理原则,将10户左右的农户划分为1个“联保体”,明确1名联保组长,以村规民约明确共同履行森林草原防火义务、管控责任等。联保户之间加强联系,时刻互相监督提醒,相互宣传森林防火相关知识。

29.“两站两员”:两站乡镇交通管理站、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两员乡镇交通安全员、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

30.全科网格治理体系:将基层社会治理人、财、物等要素划入相应网格,整合部门职能和社会资源,建立一支全科网格员队伍,承担党建、宣传、综治、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环保、住建、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消防等部门的基层网格管理工作,实现“一网运行、全域覆盖”“多元合一、一格多能、一员多用”。

31.“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

32.涪城“科创大走廊”:位于科技城新区涪城片区,由绵江路、二环路、绵安路和科技城大道串联而成,全长30公里,辐射范围约70平方公里,着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西部的科创高地与创新策源地。

33.“五位一体”科技企业孵化链:“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五位一体”闭环体系为基础,整合孵化资源、围绕创业企业从成长到发展壮大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全链条服务。

34.“3+1”现代工业体系: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制造三大重点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35.“1+6”现代服务业体系:商业贸易和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旅游康养六大重点产业。

36.“1+2+3”现代农业体系:以现代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以精品蚕桑、优质果蔬为主导产业,以“千鹤桑田”蚕桑文化、“湖光山色”稻渔亲水湿地、“蔬香绿野”芦笋大健康三大农业主题公园为平台。

37.“五朵金花”:青义镇“樱花节”、吴家镇“荷花节”、新皂镇“梨花节”、杨家镇“油菜花节”、丰谷镇“桃花节”。

38.“红黑榜”:根据每季度各县(市、区)、园区省市重点项目情况和投资运行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按照得分排名并结合相关情况确定“红黑榜”通报名单,以市委目标绩效办、市发改委的名义予以通报。

39.“清闲促建”:清理闲置、低效的土地,厘清闲置低效原因,“一地一策”制定措施,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土地节约集约水平。

40.“区管校聘”:区级机构编制和人社部门分别负责核定区域内教职工编制总量、岗位总量;教育部门在核定总量统筹安排编制、统筹使用岗位、统筹教师交流均衡师资配备;学校按需设岗、以岗聘用,教师竞聘上岗、合同管理。

41.六一学校:绵阳市六一学校(暂定名),位于石塘街道红星社区和浸水村,南临城南街、北临规划路、东靠王家山隧道,占地约85亩,可容纳2500名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42.一线工作法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绩效在一线考核、激励在一线兑现。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