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暂无相关信息

区科技局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1-01-27 15:34文章来源: 区科学技术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一、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我局将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深度参与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发挥科技创新乘数效应,狠抓创新主体培育,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科技强区建设成果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为涪城建设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贡献科技力量。

二、工作目标

力争完成全区全年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有效数达140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58家,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900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科学规划编制,做优空间布局精心打造中心城区发展轴,完成“科技创新及新经济十四五”规划招标、编制等工作。打造不少于1个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1个智慧社区打造不少于1万平米的众创空间;合理规划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发展不少于3家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园区规划编制修订,确定主导产业布局。

(二)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做实项目落地。一是全面落实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力争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3家以上。二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引导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是激励企业建立加大研发投入的体制机制,用好用足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税务减免政策,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4亿元,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主体。四是加快项目转化落地对接科技城建设规划和布局,提升科技城核心区承载能力,争取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创新平台和重要科研机构、院校落地涪城。完成“十四五”规划招标、编制等工作,力争对接省上项目8个。

(三)加紧高层次人才培育,做足保障支撑用好用活“科技城人才计划”“绵州育才计划”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引进、培育、激励、扶持一批“高精尖”人才。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依托环西科大校园经济圈,鼓励毕业生来绵创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入驻我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八大科技园区。建立更加完善的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充分利用“科普活动日”“科技活动周”“科博会”等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双创氛围,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和辅导,常态化开展青年创业指导和创新沙龙讲座。

(四)加强企业主体培育,做强创新能力。持续做大创新主体总量,做强创新主体质量,提升创新主体能力。力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低于70家。支持南京硅基、科大讯飞等大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龙华光电薄膜、富临精工等行业骨干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联合攻关不少于5次。推动与西科大共建中国(绵阳)科技城数字创新中心(暂定名),签订合作协议,启动装修(完成装修设计方案等),力争年内正式运营。

(五)抓强创新产业建设,做大创新平台一是抓强创新产业。牵头做好人工智能工作,建立智慧医疗试点单位1-2个,完成1-2所智慧教育进校园试点,全面实现智慧政务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大数据、人脸识别等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建成至少1-2家示范点位,推动做好科大讯飞、硅基智能等人工智能企业完成在绵建设研究中心。二是构建创新平台推进中科院科技园建设,打造创新创业、投资孵化等技术、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组织4场专题项目发布会或集中对接活,举办行业创新项目路演活动3场次,促成合作签约项目不少于9项,开放科技成果、科技人才数据库信息,开放300亿元以上仪器设备数据库信息;延伸创新服务载体链,指导各街道、乡镇完成众创空间建设。

(六)提升创新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生态。培育引进1家以上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培育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1-2家。全区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达到14户,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加强科普氛围营造,组织科普人才开展2次以上科普活动,打造1-2个特色科普基地,举办2次以上科普宣传活动。制定年度科普宣传方案,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结合各镇、街道特色,打造主题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