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 森林防灭火

汛期森林火灾“后遗症”来了

发布日期:2022-05-12 14:05文章来源: 中国森林草原防火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6月初到7月中旬,短短一个月多的时间,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项脚蒙古族乡项脚村阿牛窝子组就发生了7次泥石流。阿牛窝子组组长郭朝明做了28年的防灾监测工作,也不禁感叹,“今年有点难。”

  项脚村这个地名,今年3月底也曾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是因为森林火灾。今春凉山森林火灾频发,进入汛期后森林火灾的“后遗症”发作,四川省共发生11起火后泥石流灾害,均发生在凉山。但没有一人因火后泥石流灾害伤亡。


               

排查:过火区地灾隐患点明显增加


  在郭朝明的印象里,家门口的小水沟已经平静了很多年,最近一次发大水还是在1998年。“那次下了好几天雨,才发了一点水,冲下来的泥巴、石头不到今年的三分之一。”而今年的6月9日,沟道上游仅10分钟左右的一场短时强降雨,就造成了泥石流。

为何今年泥石流高发?问题出在森林火灾。项脚村阿牛窝子组也是过火区域,山火过后,绿油油的山坡变得又秃又黑。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铁永波分析,由于山火烧光了地表植被,在地表形成的山火灰和烧焦土体十分松散,极易在雨滴的溅蚀作用下被侵蚀,雨水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坡体表层松散土体,进而形成泥石流。“雨水会裹着泥土冲刷下来,就像滚雪球一样。”

  凉山州及相关县在4月初就部署了防灾工作,组织地勘队伍对西昌、木里、盐源、喜德、冕宁森林火灾过火区域次生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复核,共查明新旧地灾隐患点133处,其中泥石流隐患点112处。隐患点增加了106处,以前不是隐患点的地方也进入了危险区。

项脚村阿牛窝子组泥石流隐患点就是排查出的新增隐患点。西昌市安哈镇响水沟也发生了泥石流,此地近50年未有发生泥石流的记录。

  承担排查工作的省地矿局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工环勘察设计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对多处森林火灾过火区域排查,发现山区森林大火过后,只要遇到合适的降雨条件,很容易构成泥石流灾害,“火后泥石流在松散物质来源及类型、启动机理以及沿途动力学特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

 “火后泥石流的危害更大。”铁永波介绍,火后会有大量燃烧后的枯树枝堆积在沟道中,泥石流在流动过程中遇到枯树枝的拦挡,就会形成堵塞溃决,“本来是沿着沟道流动的,一旦被树枝堵了,就可能改变方向,使危险范围变得更加难以预测。这也让火后泥石流的防灾减灾成为世界性难题。”


预防:分析研判风险并制定预案


  翻看郭朝明的记录本,从6月9日开始,当地隔三岔五就有一次泥石流发生,清淤的挖掘机连轴转,也来不及清理淤积物。6月28日又一次较大的泥石流袭来,包括郭朝明在内的12户居民房屋被冲毁。郭朝明十分心痛,但欣慰的是人员都安全转移。最多的一次,沿沟道的6个村民小组共78户386人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避让,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今年以来,四川省已提前主动撤离避让过火区域地灾危险区群众1843户5513人,无一人员伤亡。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着力通过深入分析研判每个隐患点成灾风险,结合实际逐点详细制定防灾预案和应急预案,逐点落实防灾责任和避险防范措施。例如,西昌市将森林火灾过火区域划分为5个片区,设立5个指挥部,组建“网格化”防灾责任体系;木里县在项脚、白碉分别成立指挥部,统筹相关力量。

  火后泥石流与常规泥石流有一定差异,省、州、县自然资源部门特意在汛前安排培训,组织专业队伍对乡镇和村组干部、专职监测人员、受威胁群众、施工人员等开展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火后泥石流隐患点至少开展了一次全覆盖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

  培训中,郭朝明了解了火后泥石流成灾的特点,学会通过声音和雨情判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还反复熟悉避险路线。这一切都在后来的避险转移中学以致用。项脚村阿牛窝子组泥石流沟威胁范围包括沿岸的6个村庄,每村都有一个监测员,多次避险中,他们互相协作,打了一场场漂亮仗。

  6月9日16时28分,郭朝明发现远处山头突然被厚厚的黑云笼罩,闪电不断,判断将发生大暴雨,可能会发生泥石流。2分钟后,暴雨降落,泥石流伺机而动,上游的监测人员彭德高等人一边向上报告信息,一边通知、组织周边群众紧急避让。郭朝明接到信息立马冲出家门,挨家挨户敲门,大声呼喊撤离口号。15分钟内,全部人员撤离到了安全地点。17时10分,泥石流通过人口最密集的阿牛窝子集中安置点沟道,咆哮着冲进居民的房屋。

“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主汛期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暴雨的挑战,防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火后泥石流如何防治?


  今年以来,四川省共发生11起火后泥石流灾害,呈现频发、多发态势,防灾形势严峻。

  森林火灾诱发泥石流的几率有多大?如何科学认识它?记者采访了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胡卸文。


                                          规律:今年四川发生率达70%,火灾后5年都高发


记者:森林火灾与泥石流的关联度有多大?

胡卸文:火后泥石流是发生在火烧迹地、与森林火灾有关的一类特殊泥石流灾害。我们收集了全世界森林火灾易发区的数据,在美国,约35%-40%的火烧迹地会发生泥石流灾害。我们从2014年跟踪研究,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发生概率大概为50%左右,而今年四川的发生概率高达70%。


记者:为什么四川的火后泥石流发生概率较高?

胡卸文:火后泥石流受到地形、岩性等地质条件影响。四川的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山区,山高坡陡,进入汛期,遇到短时强降雨,火烧区一旦有汇水条件就容易发生泥石流。另外,火后泥石流还与森林火灾的强烈程度有关。火烧了以后灰烬盖在上面,雨水冲刷下,就会形成坡面径流,转化为山洪泥石流。今年西昌、木里等森林火灾相对严重的区域都发生了泥石流灾害,并且多次成灾。


记者:火后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力有多大?灾害会连年持续发生吗?

胡卸文:四川地质灾害多发与几次强地震有很大关联,地震后的15年都是地质灾害高发期。火灾发生后,泥石流灾害也有一个高发期,我们从2014年跟踪了甘孜州乡城县的火后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发现在火灾后的5年内都是泥石流的高发期。后期,随着植被恢复,泥石流发生概率逐渐降低。


防灾:早转移早避让,提早布局应急治理工程


记者:火后泥石流的防灾难点是什么?

胡卸文:我们研究发现,火烧之后,位于灰烬以下的火烧迹地坡残积土壤层,像一个壳盖在坡面上,雨水渗不下去的。只要有降雨,坡面就会快速汇水形成坡面径流,暴发首次泥石流灾害,随后可能还会诱发垮塌、滑坡,最终形成多次泥石流灾害。已有研究证明,火烧区发生泥石流所需降雨阈值明显降低,因此短时间集中降雨即可能诱发灾害,如果防灾人员参照以往的防灾经验,就可能判断失误。


记者:在火后泥石流防治中,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胡卸文: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早”。今年凉山多次发生火后泥石流灾害,但是没有人员伤亡,靠的就是早转移、早避让。


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该提早布局防灾应急工程,进一步增强防灾能力。


西昌就是一个典型。西昌经久乡火灾发生在3月底,4月初就启动了针对火后泥石流的防治工作,通过排查,将过火区域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个危险区域,分门别类开展治理,赶在汛期来临前,对泸山63条冲沟实施了沟道临时防护拦挡及火烧迹地坡面撒播草种综合措施,还对其中威胁程度大的15条冲沟实施了拦砂坝等应急抢险治理工程。前不久西昌经历了3场强降雨,我们到现场实地考察,发现灰烬、残枝树干及泥沙等泥石流堆积物都被拦住了,有效保证了沟口群众的安全。


工程治理并非一劳永逸,在高发期里,还应该加快生态恢复与治理,做好清淤工作,综合考虑避让搬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