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暂无相关信息
基本地情
    暂无相关信息

人文环境

发布日期:2022-01-11 11:41:17   

距今约4800年前,坐落于涪城区新皂镇的边堆山遗址是绵阳已知最早的古代文明起源地遗址。涪城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设置涪县以来,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之驻地。辖区出土的中国最大的摇钱树、汉代铜马,最早的汉代铜佛像、人体经脉模型和最精彩的说唱俑五件国家级文物精品被誉为“绵阳五绝”,蜚声全球。“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驰名中外的西蜀子云亭,坐落于境内西山公园,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被誉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1007年8月1日(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出生在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涪城区位于成德绵经济带中轴线上,地处成都、西安、重庆西三角腹心地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连接线上的重要支点城市。京昆高速、成绵高速复线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宝成复线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西客运专线纵贯全境,建有国家二类铁路口岸、集装箱货栈和出口加工区,南郊机场开通直达北京、上海等42个城市的59条航线,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有效衔接的一体化交通格局。占地0.93平方千米、远期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的皂角铺铁路物流基地已开通试运营,有望成为中欧班列重要节点。

涪城区聚焦建设“产业强区”,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96:27.47:68.57。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制造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发展,投资240亿元的惠科显示器件项目竣工投产,投资50亿元的惠科模组项目签约落地,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71.05亿元。以都市休闲农业为方向的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绵阳首个综合性农业主题公园——“千鹤桑田”蚕桑文化主题公园成功开园,“湖光山色”稻虾亲水湿地、“蔬香绿野”芦笋大健康农业主题公园建设正梯次推进。

涪城区聚焦建设“科教强区”,集聚丰富优质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作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和科技城新区的核心区域,辖区拥有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科研院所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15万人。建有5G、卫星应用等八大科技园区,累计建成平台载体26.65万平方米,深圳北斗产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绵阳)科技城生态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入驻运营,科大 讯飞、硅基智能、天仪商用卫星等科技创新项目签约落地。辖区拥有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9所、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绵阳中学、南山中学、东辰国际学校等声名远播。

涪城区聚焦建设“开放强区”,倾力打造“全国一流、四川领先”的营商环境。深化落实有热度、有力度、有温度“三度服务”20条措施, 制定实施大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关心关爱企业家10条措施、支持企业发展26条措施等系列政策,创新建立银企“鹊桥会”、企业家座谈会、重点企业全覆盖走访、企业家“早餐汇”四大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机制。“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占比达到100%,“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达到 100%。设立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5000万元产业发展股权投资资金,配套形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与北京中关村街道、重庆蔡家智慧新城、宜宾翠屏区结为友好城区。

涪城区聚焦建设“全域强区”,坚持城乡一体、统筹联动,科技城新区涪城片区、临港经济发展区、中心城区、农旅融合区四大主体功能区竞相发展,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和全省经济强镇、中心镇培育建设大有可为,在全市率先形成半小时经济圈、交通圈、生活圈。辖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西山、南山群山环抱,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9天,是绵阳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诸多荣誉的承载主体。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拥有三级医院7家,可容纳5000人以上的大型体育场馆2个。商贸流通发达、生活气息浓厚,拥有万达、凯德、百盛等大型城市综合体10余个,有万达金街、跃进路1958等特色街区10余条。把握百年新机遇,砥砺奋进新征程。涪城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三千工程”,加快建设“四个强区”,加速向西部现代化强区迈进,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贡献涪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