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 涪城政务

助力打造“五中心一枢纽”·科创(176)│出征酒泉!首颗四川造SAR遥感卫星即将发射升空

发布日期:2023-04-13 11:20文章来源: 区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活动现场

共圆航天强国梦,做靓国家科技城。

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即将来临之际,4月13日,“绵阳星座”发布会暨首发星“涪城一号”出征仪式在中国(绵阳)科技城5G和卫星应用科技园举行。

出征仪式上,“绵阳星座”正式发布,首颗四川造SAR遥感卫星——“涪城一号”出征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计划5月升空入轨、奔赴星海,实现“绵阳星座绵阳建、涪城卫星涪城造”。

▲“涪城一号”出征

逐梦苍穹 绵阳打造“星”组网

中国人对浩瀚宇宙有着无尽想象和不懈探索,从嫦娥奔月到探月工程,从万户飞天到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从千年梦想变为时代现实。

今天,绵阳再次迈出了叩问苍穹、探索太空的关键一步。

“绵阳星座”升空后,到底干些啥?通俗地讲,就是在太空里面拍照,将获取的信息用于全球范围的国土利用、海洋环境、应急响应、地质灾害、水利和农业监测、森林防火、城市安全等领域。

据介绍,“绵阳星座”建成投用后,可实现亚米级高分辨率影像高频次覆盖,特别可为气候条件差、自然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卫星遥感数据严重不足的区域,提供应急抢险、灾前预警、城市综合感知等方面的全域数据。

▲“绵阳星座”和“涪城一号”简介

看星海越苍穹,“涪城一号”作为“绵阳星座”的首发星向太空出发!“涪城一号”具备InSAR干涉成像功能,可实现对地表毫米级形变的监测。

“涪城一号”有啥绝技?该卫星总重300kg,最高分辨率1m×0.5m,性能指标达到C频段轻小型SAR遥感卫星的国际先进水平,可无视昼夜、穿透云雾,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成像,具备聚束、条带及扫描多种模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涪城一号”卫星模型

从链接数据,到链接产业,“绵阳星座”背后还有更大目标。

“绵阳星座”由“涪城卫星工厂”牵头建设,总投资5.28亿元,按照三年三期分步实施,到2025年将完成6颗SAR卫星组网,同步建成地面站和数据中心,带动“箭、星、器、数”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成为绵阳发展空天产业的高能级平台。“涪城卫星工厂”预计2024年将实现SAR卫星批量化生产,年产能将从目前的6颗增加到20颗。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罗格在出征仪式上,一语道破关键,“绵阳要更好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开拓中国遥感尽早实现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空间信息应用的新阶段,为航天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等提供有力支撑,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担当使命,绵阳瞄准“星”赛道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产业企业,在空间信息应用及产业方面大有可为。”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看到了绵阳潜力无限,“虽地处西南,但绵阳应该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充分利用绵阳科技城的优势,大力推进空间信息产业发展。”

观战略,谋定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创新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发展,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中国商业航天自此按下“点火加速键”,推动我国加快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省委坚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新时代治蜀兴川各方面全过程,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航空航天强省。

▲绵阳科技城新区

担使命,勇毅前行。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拥有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科技底蕴深厚。心怀“国之大者”,勇担“国之重任”,这是绵阳肩负的重要使命。从遥遥相望到星际遨游,绵阳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任务中,“绵阳造”环行器、隔离器等多款磁性器件为载人航天工程保驾护航;神舟一号到天舟五号,“大国重器”上的“绵阳造”频繁被刷新。

为持续擦亮“中国科技城”金字招牌,绵阳正大力实施“科技立市”战略,与成都、重庆共同打造“创新金三角”,通过加快建设“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院士(专家)小镇、科创基金小镇等一系列工作,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

▲中国(绵阳)科技城5G和卫星应用科技园

正是在这种思路指引下,涪城区把卫星产业作为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的重要抓手,聚焦火箭及发动机、空间飞行器、卫星研发制造、星座组网、太空服务及数据应用产业链,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空天产业集群,助力绵阳开启空天产业发展的全新征程。

 

洪刚/编 刘盈汐/核 曹坤/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