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姚书富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第1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回复如下:
一、认真编制《涪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尽快通过区项目规划审查委员会评审并对外发布
我局于2017年5月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具有国家甲级资质的上海奇创景观设计公司编制《涪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一是调研,到各乡镇、街道、区级相关部门收集资料,分别召开座谈征询各乡镇、街道、区级相关部门建议,形成较完整的规划编制资料,力争将各乡镇最新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项目规划融入到全域旅游规划;二是建议,2017年10月规划初稿完成后,区政府副区长黄维召集各乡镇、街道、区级相关部门征询意见会2次以上,我局将规划初稿以文件形式发各乡镇、街道、区级相关部门要求出具书面意见3次以上,召集相关乡镇、区级部门针对性征求意见6次以上;三是评审,该规划先后通过了专家评审、区国土保障办公室评审,2018年11月参加了区规划委员会评审,并按照规委会专家、部门、乡镇意见形成了《涪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最终稿;四是规划,该规划对我区旅游产业布局提出了北城南乡的发展布局,并对南片区涉及的乡镇进行了科学规划,对中心城区提出了以“一横一纵”两条城市漫游休闲带为纽带,以绵阳绿道、最具人文内涵的四组休闲商街为重点,整合城市休闲旅游资源,培育符合时代需求的休闲业态与休闲方式,突出城市的文化性格、人文特色,唤醒城市记忆和文化自信,营造优质的城市旅游形象、休闲生活氛围,打造文化特色突出、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的“开放式景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城区,绵阳城市形象展示区;五是进展,我局在形成《涪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最终稿后即向区自然资源局提交了申请区规委会评审的报告,待区规委会再次评审通过后即向社会发布。
二、实施跨界融合战略,发挥“旅游+”“+旅游”的跨部门融合作用,构建全域全新的旅游发展格局
继续发挥“旅游+”“+旅游”的跨部门融合作用。按照大产业、大旅游、大市场的发展理念,力推多规合一,构建全域全新的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旅游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促进旅游与农业、林业的深度融合。以杨关产业带“五彩田园”为核心,围绕彩化美化农村风貌、提供生态健康食品,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全力打造5A级标准的大景区,让“逛五彩田园、赏瓜果飘香、吃生态食品、过健康生活”逐步成为市民新时尚。加快凤凰山森林康养产业园、明境塘省级生态湿地公园、木龙河生态走廊建设,实现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二是促进旅游与文化、科教的深度融合。依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126文化创意产业园、民航飞行学院的文化氛围和南湖优良生态环境打造绵阳市文创产业新城。依托西南科技大学、教育园区、绵阳科博会等科技教育资源,积极承接科博会成果,发挥西科大辐射带动效应。挖掘欧阳修文化、三国文化、涪翁文化,努力形成一批文化旅游、教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举办文化、科教旅游主题活动,打造原香嘉年华、樱花节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三是促进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蓝城国际康养小镇、山隐小镇、丰谷匠心小镇建设,以舒适休憩与人居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特色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功能、以特色文化形成与认同为标识的“产城人”融合发展,充分彰显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功能特色,赋予小镇“宜居宜业宜游”的功能。形成充满“乡愁、乡情、乡音”的“山水画、田园诗、民俗风、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意境。
三、实施三大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产品供给提质增效,文旅品牌不断提升
一是资源深度融合,产业由简单单一变化为内涵丰富。融合涪翁文化、三国文化、军工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产业元素,探索开展文创产业、教育研学、文化演艺、文化体验等文化旅游新业态,培育壮大蓝城国际康养小镇、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原香国际香草园、和宏生态园、晨曦森林度假村、小桥村、126文化创意产业园等。2019年,将引进10余家文创企业,完成御营文创综合体建设,投入近1000万元提升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营造红色主题氛围,开发创客主题产品,推动品质升级;二是设施深度融合,设施由残缺不堪变为完善齐备。通过推进文化旅游风景道、慢行绿道、2+10+N旅游集散服务体系、自驾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区文化馆群众培训中心1500平方米升级改造并对外正式开放。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重点增设游客集散地、旅游主干道交通沿线和景区厕所。2019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座,注重与周边环境协调,打造绿色生态厕所景观,设置清晰规范导向标识,提升文旅设施质感。新修建生态停车场2座,改扩建农旅融合区旅游风景环线30公里。文旅设施得到不断丰富完善;三是活动深度融合,活动由稀少单一发展为遍地开花。按照“全域开展、全年开展、全民参与”和“一乡一品、一景一品”的方式,通过文旅融合,举办农民工才艺大赛,新春民俗大庙会、梨花节、樱花节等乡村文化旅游系列节庆活动。2019年1-4月,我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7528.4万元,接待游客163.28万人次。同时,以书香涪城悦享读、歌舞涪城共享乐、水墨涪城艺术展为主题,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绵州诗会、百姓画架、涪城老街摄影荟等68项、487场次活动,鼓励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和群众担当文化旅游活动主角,人人讲好“涪城故事”,文旅活动遍地开花。
四、建立四项机制,文旅内涵挖掘不断深化,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建立传统文化传承机制,传统文化由深山老林走进大街小巷。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欧阳修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绵阳市涪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制度性文件,将欧阳修、剪纸等传统文化走进西南科技大学、警钟街小学等10余所学校,深受学校师生们的喜爱。举行“千年古镇•匠心丰谷”——涪城区第二届非遗大会暨丰谷非遗集市,非遗食品受到众多市民追捧,老人小孩亲身体验非遗项目,传统文化在非遗集市活动中得以有效传承;二是建立项目建设联动机制,项目建设由停滞不前变成快速推进。通过健全文全域旅游重大项目策划生成、储备管理、引资落地、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省、市政府给予土地使用、税费减免、银行融资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加快银杏湾、花间木言别苑、山隐小镇、中国国际康养小镇、原香国际香草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扶持培育落地自驾游、休闲度假、游艇旅游、低空旅游、游憩商业区等新业态项目。目前,银杏湾已投入1100万元完善文化旅游基础配套,拟投入2000万元建设川西北音乐厅和乡村图书馆。原香国际香草园投入8000万元建成玻璃栈道和原香居精品民宿,2019年1-4月实现旅游收入3294万元,接待游客32万人次;三是建立宣传推广机制,全域旅游由鲜为人知变为家喻户晓。加大涪城全域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和营销力度,实施整合营销。加快全域旅游策划,推出涪城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培育和打造涪城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营造全民参与文化旅游发展良好氛围。2018年,对各乡镇、旅游企业近200人开展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知识培训,绵阳电视台、电台等媒体播出涪城文化旅游新闻信息180条,2018年实现游客接待人数800余万人次;四是建立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全域旅游由单打独斗变为全域推进。2019年3月,涪城区新组建了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承担文化、旅游、广播电视职能职责。进一步强化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引导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有利推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全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区将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强力推进我区全域旅游发展。
感谢您对涪城区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绵阳市涪城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19年6月13日
(联系人:朱剑民 电话:1390901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