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55号提案的回复

2019-06-18 11:15文章来源: 区扶贫开发服务中心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尊敬的魏强、万学文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破解扶贫工作中“等靠要”思想的建议》(第55号)收悉。经研究,现回复如下。
2018年,我区聚焦“一超六有”目标,瞄准14户34人精准脱贫、1151户2924人稳定脱贫,抓住“全面对标补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这个关键。于2018年底,通过退出验收程序,顺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脱贫目标任务。2019年,聚焦“插花式”贫困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高质量完成1130户2744人稳定脱贫任务,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坚决夺取关键之年的决定性胜利。
但诚如你们所提到,精准帮扶是扶贫工作的伟大创新。是新时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区个别村干部和贫困群众心中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个别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缺少主动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思考不充分、精准发力点找的不够准,导致行动迟缓,推进落实力度不够;个别群众把脱贫希望全部寄望于上面给的政策、扶贫和资金,自身不发力,一味“等靠要”,穷根难断,脱贫困难。对此,下一步我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工作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相统筹、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继续攻坚与防止返贫相统一。根据建议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实做细联系帮扶工作。及时调整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将涉及机构改革的帮扶单位、帮扶人员调整到位,确保帮扶工作不出现断档。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研究帮扶工作。第一书记要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制度,在吃透实情的基础上,围绕“五大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发挥脱贫攻坚“尖兵”作用。农技巡回服务小组要围绕产业发展和技术扶贫需要,精准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培育一批家庭示范农场,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帮扶干部要经常主动联系各自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生产生活困难,进一步完善帮扶措施,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实现帮扶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强化“三个落实”。强化责任落实,严格执行党委政府双组长负责制和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分工责任、帮扶部门结对帮扶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强化政策落实,行业部门主业主抓,重点围绕产业就业扶贫、农村“三改两建”、健康、教育、生态、金融、综合保障扶贫政策等,切实负责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强化工作落实,重点抓好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退出动态管理、扶贫项目组织实施、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及各级反馈问题整改。
三、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专业干部选派支持力度,配强乡镇党政正职,按政策规定保持各级扶贫干部稳定,加强管理考核和工作指导,不能胜任的要及时调整。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干部培训。加强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关爱激励,落实好扶贫开发相关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对在脱贫攻坚中因公牺牲的干部和基层党员的家属及时给予抚恤,长期帮扶慰问。对在脱贫攻坚中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按规定给予表扬,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
四、严格督查考核。认真做好省、市、区三级联动脱贫攻坚综合督导,统筹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暗访检查,保持高压态势,提升督查质效。严格考核评估,采取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加强结果运用,鲜明奖优罚劣工作导向。狠抓各级考核、督查、暗访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落实常态化约谈制度。对政策、责任、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涪城区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50条刚性规定》《涪城区强化帮扶责任提升脱贫成效十条措施》进行追责问责。
五、深化作风建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把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逗硬落实举报追查、线索移交、通报曝光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整治敷衍塞责、不严不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产业扶贫中“人情送礼”等违纪违法行为。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八不准”和“删繁就简”措施,减轻基层负担。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审计,巩固提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成效,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六、深化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统筹抓好扶贫扶志扶智,用好村级文化阵地,集中开展教育培训、知识宣讲、文体活动等,提高群众致富技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论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和村规民约作用,加强厚葬薄养、高额彩礼、子女不赡养老人等问题专项治理,教育引导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采用以奖代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法,推进“劳动收入奖励计划”“星级激励”“村民积分制管理”等模式,组织引导贫困群众广泛参与生产发展,防止“政策养懒汉”和“福利陷阱”,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和能力。

感谢你们对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